非全日制本科是指以工作为主,学习为辅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与全日制本科相比,非全日制本科学生不需要全天上课,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安排学习。
非全日制本科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国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学生人手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些高校开始依据社会需求,开展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
在中国,非全日制本科最早是由北京邮电学院于1978年开始推行的。当时,我国正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当时全日制本科的招生计划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此,北京邮电学院开始尝试在全日制本科的基础上,探索开展非全日制本科教育,旨在为那些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人提供更好的选择。
之后,河南农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辽宁医学院等高校相继开展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1989年,国家教委正式将非全日制本科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确立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职业教育重新受到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非全日制本科的需求相互呼应,加速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发展。目前,非全日制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1087所高校开展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广泛。此外,非全日制本科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
非全日制本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通过对非全日制本科起源及发展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非全日制本科教育是根据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重视,非全日制本科教育逐渐成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非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特点也使得它更易于结合工作,更加灵活,更注重实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青睐。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