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企业技术管理培训1!

服务热线 hotline

010-62750882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1-03-28

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催生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模式,新时代锻造新龙头。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及市场竞争模式不断产生的新变化,推动着企业管理模式快速向前发展,时代赋予的一系列的新变化要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企业家们,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崭新的视野、宏大的格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不断更新的知识,才能在新时代为企业铺好路、把好舵,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起点,创业、成长与奋斗的商业历史画卷仍在继续。未来十年,中国的企业管理层将面临又一次的新老交替,新时代商界企业家不仅要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要有优秀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更要具备全球化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


企业家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绝对热词,各种经济会议、报告都会谈及。但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内涵很重要,没有内涵就不能衡量,就无法对标。企业家精神不能泛化,要有边界。有很多学者探讨了上述问题,说是创新,说是社会责任。我不认同这些答案,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内涵是两个词:文脉、商脉,两者相互助益、缺一不可。


商脉、文脉:区分老板与企业家的关键

 

中国从来不缺老板、商人,缺的是企业家精神。老板、商人的特点是富而不贵,企业很难基业长青。老板同企业家有什么区别?前者对品质、品牌、创新不会自我驱动,后者对品质、品牌、创新是一种自我要求和自我驱动。

 怎么区分老板和企业家呢?有两个脉络,一个是商脉,一个是文脉。老板只要找到商脉,能够钱生钱不亏本做下去。但是企业家必须得找到文脉,用文脉的力量去持续地激活商脉。最近几年,国内一直在强调“工匠精神”。有工匠精神绝不意味着有企业家精神,但是有企业家精神必然有工匠精神。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家从事创新的动机,固然是以挖掘潜在利润为直接目的,但不一定出自个人发财致富的欲望。熊彼特指出,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或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仅是他部分目的,而最突出的动机来自“个人实现”的心理,即“企业家精神”。它包括4点重要内容:1.坚强的意志。2.创造的喜悦。3.对胜利的热情。4.建立私人王国。

 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界定更多是从自我层面、精神层面,对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论述不多。被誉为“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一向承认其深受熊彼特的影响。他与熊彼特同样强调企业家在“繁荣”这个目的上所扮演的角色比资本家更为关键,但德鲁克更多强调精英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要履行经济契约,也要履行社会契约。

 

激活文脉:以立服人、以例服人

 

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对企业家而言,文脉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塑造归属和依赖,在外部建立欣赏与认同。对企业而言,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没有价值共振,所有的文化展现都是“花拳绣腿”。评判价值共振的指标,就是看企业能不能激发一种别人分享自己的冲动。对待“美好”的最好态度,就是分享。

1.以立服人:形成文化、理念和价值共振。消费者不仅在消费产品,也在品味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美国有三位商业管理学家戴维·洛根(Dave Logan)、约翰·金(John King)、海丽·费·莱特(Halee Fischer-Wright)合写了一本书,叫作《部落领导力》(Tribal Leadership)。三位作者耗时10余年,深入全球各大企业以及机构,积累了大批一手调研素材,使此书拥有极为扎实的内容根基。《部落领导力》一书提到,在每一个团队中会有一种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决定了一个团队能够达到的境界,有五个阶段或五种境界。

 第1阶段——“生活烂透了”(Life sucks),人生就是个悲剧,没有谁的生活是好过的。常常抱怨别人不行,自己也不行。价值观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情绪。

 第2阶段——“我的生活烂透了”(My life sucks),我就是个悲剧,能够看到别人生活美好的一面,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折射出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个人行为是得过且过。

 第3阶段——“我很棒”(I am great),话外音是“但你不行”(But you are not)。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错,可以登上事业的巅峰,但总是很难和别人合作。觉得周围的人不支持自己,因此无法完成更伟大的目标。这类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焦虑。因为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能够解决的,必须依赖团队力量。

 第4阶段——“我们很棒”(We are Great),“但你们不行”(But you are not)。觉得自己的团队很牛,竞争对手都不如自己。在团队内部,人们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整个团队的氛围非常融洽。成员彼此合作,憋着劲想超越其他的团队,要做同行业最优,要成为世界一流。

 第5阶段——世界很美好(Life is great),只专注于做崇高的事业,无视竞争对手的存在。

2.以例服人:用说服自己的优秀案例去说服社会。一个好案例往往会胜过一沓文件。企业也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只有坚定的立场,但没有鲜活的案例,这样的企业很难被识别,会被淹没在商海中。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强调识别效应和错位竞争优势。

 

打通商脉:以理服人、以利服人

 

企业能够解决就业、能够纳税,能够活下来,是首要的生存法则。要想好好活下去,企业需要嗅觉敏锐(以理服人),需要有经济红利(以利服人)。

 1.以理服人:找逻辑、规律,找风口、痛点。我有很多企业界朋友,学习能力差,老想走捷径,喜欢别人成功之后,立即跟投。但实际情况是,当有人火了,所有人都关注这一领域,风口就过去了。因此,企业需要学习,需要研究经济规律,找到行业发展逻辑,这样的企业不需要等风来,它本身就是风口。

 最近几年,痛点发生的频率在加快,人们在系统性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在系统性地制造风险、释放痛点。对企业家而言,痛点意味着高风险,但水深、浪急、风大的地方恰恰有好鱼。国内有不少企业常常谈风险,之后“挽着裤腿,在河边溜达”,怕下水被鱼咬、怕湿鞋,久而久之,企业自身免疫力越来越差,这样的企业注定会停留在老板状态。所以,企业家对风险的认识不同于老板,他们天生是反享乐主义者,“嚼痛点”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以利服人:路径选择比美好描述重要,要有获得感。企业家不能只是描述美好,更要找到实现美好的具体路径。在漫漫商路上,有的人走得轻快、有的人走得折腾、有的人走得遍体鳞伤到不了终点,究其原因不是目标不美好,而是路径选择不同。

 要有品牌,需先有品质。在国外调研时,问受访者一谈到中国企业他们首先想到了什么?答案往往是高频次的两个词:便宜(cheap)、质量不好(bad quality)。如果“便宜没好货”“会走路的钱包”就等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是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也无法赢得尊重。因此,要展现中国企业对品质、对品牌“顽固坚持”的立场。


想了解更多关于企业家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获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标签:

联系我们
Processed in 0.263675 Second , 50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