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腾讯披露了Q4财报及2018年全年财报及第四季度(Q4)业绩报告。除了去年全年总收入为3126.94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774.69亿元,同比增长19%等喜人成绩之外,财报中一项“其他业务”的营收格外惹眼。
数据显示,“其他业务”全年同比增长80%至人民币779.69亿元,Q4收入同比增长72%至242.12亿元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该项收入主要来源腾讯金融科技与云服务等,其中“金融科技”更是在财报中被提及了22次,默默无闻多年后,狠狠的露了一次脸。
华丽变身
潜行14载的腾讯金融科技已经不是首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实在2017年的财务报表中便已露尖尖角,在完成从“财付通”到腾讯“FiT”,再到如今的“腾讯金融科技”的华丽转身后,撑起了“其他业务”的门面。
2005年4月,“财付通”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成立,财付通成为腾讯基础的交易工具;2011年5月,“财付通”等成为第一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企业;2013年8月,“财付通”与微信团队联合研发微信支付;2014年、2015年春节,微信掀起“红包”狂欢;2018年11月,微信推出“零钱通”,用余额投资基金,扩充了金融科技的服务范畴。
据统计,“财付通”2018年全年的交易笔数超过4600亿笔,远超支付宝的1975亿笔。按照日均交易计算,财付通每日12亿笔,支付宝每日5亿笔。
截至目前,用户群累计2018年底用户达一亿,理财通从推出第一天起,就定位为一个平台,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多只基金产品。2017年初资产保有量1000亿,2018年年初,其资产保有量只有3000亿;而截止2018年Q3其用户2014年1月理财通接入微信钱包的第一天,就卖了8亿元货币基金。
虽然这一切还都隐身于“其他业务”里,但是已经光芒难掩。
Fintech大势所趋
在当前监管环境趋紧,面对强监管压力,合规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金融”属性的强化,腾讯已是谨小慎微。这一路,腾讯走得很稳。
相对于腾讯金融科技的大放异彩,京东数字科技早已搭上了实体,慢慢隐去了“金融”。从去资产化开始,京东数科逐步从金融领域转向技术领域,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京东金融将转型为科技输出的角色,蚂蚁金服也无不以例外的紧紧向“数科”领域靠拢。
早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腾讯金融生态图,包括金融科技、普惠金融、金融体系、金融牌照四部分。其中,金融科技版块包含了理财、移动支付、证券、创新金融等。
记者了解到,腾讯目前所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保险、银行、券商、保险代理、基金销售、个人征信等,牌照丰富程度紧随阿里之后。由此可见,腾讯金融科技也在极力往“金融”方向努力。
另一方面,腾讯金融云主要整合腾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与银行、证券、保险、消费金融等机构合作,面向个人、商户输出科技能力。数据显示,腾讯金融云服务的金融客户已经超过了6000家,包括150多家银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改版后突出了2B的腾讯金融生态和腾讯安全两个板块,但是目前对于场景的扩展仍在探索,即便是支付账户已经积累到一定数量,但尚缺应用场景。
近年来,腾讯虽然广泛投资于新零售、电商领域,但场景背后的生态仍然不归其所有,支付、零钱通、财富管理小微贷款及保险领域并未见新突破。这或许也是腾讯迟迟不肯将“金融科技”摆上台面的原因之一。
支付服务地位凸显
据了解,腾讯金融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向商户收取商业交易手续费;二是向用户收取提现费用及信用卡还款费用;三是向金融机构收取分销金融科技及云产品的服务费,例如“微粒贷”及在“理财通”平台提供的财富管理产品。
财报显示,2018年腾讯金融科技等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0%,商业支付收入增长超一倍。随着支付服务线上及线下场景的增加,支付活跃用户增长强劲,用户的交易频率及每笔交易金额也有所增加,支付服务的地位将会越来越凸显。
综合以上分析,腾讯支付业务的收入虽然一直处于高增长发展态势,但是零钱通、财富管理小微贷款及保险领域并没有新的突破。
对此,腾讯曾表示,未来或将进一步布局金融科技业务,推动支付产品开发的创新,增加新的支付使用场景,同时也会扩展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及产品组合来满足用户的财富管理及财务需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