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MBA学习网!

服务热线 hotline

010-62750882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问答 > 如何把握金融科技的创新与风险?

如何把握金融科技的创新与风险?

发布时间:2019-05-08

如何把握金融科技的创新与风险?

  “金融创新活动应把控好风险,这是基本准则。我们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的同时,需要宣传那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的好案例和好的做法,要让大家意识到,忽略风险不是真正的创新,急功近利并不能取得成功。”4月16日,新金融联盟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表示。


  本次评选活动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举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招商、平安、民生等商业银行,腾讯、360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的25家机构代表,20余家主流媒体来到现场,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仪式并宣布评选正式启动。


  吴雨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越发重视。去年底,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同时,北京、广州、四川等多个省市已相继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与之相伴的监管政策也逐步升级。金融科技已进入强监管时代,举办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挖掘国内创新运用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优秀案例,以推动金融科技在中国的研发和应用,为强监管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探寻合适的路径。”

新金融联盟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就强监管下金融科技的政策环境、发展机遇、挑战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强监管下,是不是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的机遇?


  “无论是强监管还是机构的出清,都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金融科技创新思路的厘清。”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应全面、辩证地看待强监管对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他建议,相关市场机构可以多关注监管机构在这方面的表态和做法。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表示,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此外,一些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拿出金融科技发展的区域性规划和办法。“从这些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监管层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应抱有信心。”杨凯生说。


  杨凯生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进入5G时代,金融业态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还是科技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被历史潮流裹挟着往前走,如果站在潮头,可能会获取更大的主动性,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好。”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会上,杨凯生高度肯定了前三届案例评选的成功,他说:“我为什么热心参加这个活动?第一,这个评选推荐那些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案例,鼓励和倡导科技赋能金融。要让大家意识到,忽略风险不是真正的创新,急功近利并不能取得成功;第二,这个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是为金融与科技更好的融合做一些正能量的组织推动、宣传推动,非常有意义;第三,评选的程序是规范和公正的,从不同维度对参评案例进行评选,充分考量案例的创新性、科技含量、实际应用效果,特别是对风险把控的程度。”


  如何平衡风险与创新?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科技的两面性。前些年p2p之所以能够火爆一时,是因为抓住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有大量城市边缘人口、农村人口以及小微企业长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廉价便利的金融服务,一些金融科技的出现确实弥补了这个缺口。然而,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风险也客观存在。“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金融科技如同一台精密仪器。随着科技的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更需要注意风险防范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


  张承惠强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在更好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克服其负面效应。未来要想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金融业竞争力,必须依靠金融创新;要想在金融科技领域引领其他国家,离不开社会各界提高对金融科技的认识,因此举办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强监管框架如何为创新留下空间?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认为,在强监管下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去保障创新、平衡风险。他建议央行未来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给金融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监管框架太过严格,创新就只能在非常边缘的地方进行。怎样让创新有可能发生,同时做到风险可控,是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来制衡,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推行的监管沙盒。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


  黄卓建议,可以在风险可控或一定的准入门槛和信息披露要求下,选择某些有非常强烈的市场需要,并且现有的监管框架又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进行试点。


  黄卓表示,应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和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呼吁监管部门给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企业发放牌照。


  作为上一届评选的获奖机构代表,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和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罗勇分享了案例的最新进展。马斌认为,科技创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推进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黑产链条的升级带来了巨大挑战。不过,他坚信未来企业、政府联动起来,一定能够实现普惠金融。


  吴雨珊介绍了本次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标准,主要围绕技术、效率和风控等六个方面制定,具体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控制的能力及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


  评选委员会则由11位业界权威人士组成,分别是: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肖翔,以及来自监管部门的匿名评委。


  参评企业须于5月31日前提交申请,6月进行答辩,评选结果将在7月13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北京)峰会”上公布。届时入选的优秀案例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并集结出版,成为金融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案例。目前,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选的案例集已出版(如下图),第三届评选的案例已进入调研写作阶段。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标签:

联系我们
Processed in 0.305064 Second , 4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