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金融科技成了水一般的必需品。风口里,遍地都是淘金的人,有一类机构,慢慢不再淘金——做业务,专注地卖起了水,这就是金融科技服务商,或者称之为赋能者。
在金融业,金融科技成了水一般的必需品。风口里,遍地都是淘金的人,有一类机构,慢慢不再淘金——做业务,专注地卖起了水,这就是金融科技服务商,或者称之为赋能者。
问题是,如果卖水的人多了呢,如何识别谁是强者?
品鉴金融科技赋能者
当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动力。纵观最近数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席卷之下,全球金融业都奋力投身其中,金融机构纷纷加快了科技驱动业务创新的步伐。为适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变化,深入探索其对金融业的变革与有效应用,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可或缺。
2016年,金融科技被奉为金融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次年,只要是金融机构,没有一家不是金融科技机构。2017年,行业中掀起金融科技开放赋能的热潮,次年,只要是金融科技机构,没有一家不对外输出金融科技。
遍地都是赋能者。
这里面,有真正的巨头,有独立第三方,有把科技赋能当防晒霜的传统金融机构,还有拿科技赋能做挡箭牌的新金融创业者。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分化为两类:一类是生态平台型,背靠互联网巨头提供综合性的助贷业务,不仅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输出流量和场景;另一类是技术领先型,通过技术连接金融机构与用户,它们自身不掌握流量和场景,但可以通过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接入场景。
鱼目混珠,哪些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哪些是真正有实力的赋能者?
一看流量能力。
赋能者搭建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打造生态圈。任何一个机构,无论是资金方还是资产方,加入这个生态圈,就获得了一种跨界连接能力,以此为桥梁,连接多方资金、多元资产和各类解决方案,共享生态圈内的资源。
生态圈越丰富、多元,吸引力就越强。银行等持牌机构资金丰裕,开放平台首要的吸引力就是流量。流量可直接转化为业务规模,是转型成果的直接体现,以流量为纽带,后续科技合作才有深化的空间。
二看风控能力。
早期的开放平台,为博取资金方信任,对风险兜底,现阶段,则普遍由资金方独立承担风险。此时,持牌机构不仅要看流量,更要看赋能者的风控实力。金融风控实力,具体又可分解为账户安全、交易反欺诈、营销反欺诈、骗贷防范、信用风险评估等多个层面。要识别2B赋能者的风控能力,机构自身宣传仅供参考,还需要一些外围观察指标。
哪些赋能者能活下来呢?
一是有自营场景导流的赋能者。这类开放平台,不用外购流量,综合运营成本低,不必把成本转移到借款人身上,能留下优质借款人。同时,自营场景作为新增流量的源头活水,可确保水质清澈、生态优美。
还有一种,就是具有强大线下获客能力的赋能者。线下获客多与场景结合,客户精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流量就越来越有商业价值。
从金融机构的探索看,租房分期(居住)、教育分期(教育文化)、医美分期(医疗保健)便是热门的线下贷款品种,也是被诟病套路贷丛生的品种。线上流量贵,线下风控难,但市场呼唤新的玩家。
体系创新
金融科技的发展正是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手段,那么,我们如何积极利用、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解决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无法覆盖或无法破解的难题,进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信息治理及规范、客户画像、客户谱系梳理、客户舆情追踪等相关传统管理环节的瓶颈破解提供支持,为企业的数据治理、客户营销、风险识别、授信审批、风险预警等重要领域提供广泛的有效信息支持,从而丰富客户动态的捕捉视野,深化对客户尽调的全面认知,加强对客户经营趋势变动的科学预判,进而实现对其风险状况的有效把控。
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图技术等工具实现客户知识图谱描绘以及智能决策辅助,为资本市场价格走向追踪研判、押品价格变动汇集预测、汇率利率商品股票价格趋势解读估测提供辅助支持。
作为送水工,金融科技赋能者们难逃优胜劣汰的洗礼,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