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典型的书生带兵,但他最大限度发挥了一个书生的优势——传道。他始终用儒家文化在部队里教化人心,灌输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的口号是“白天打仗,晚上讲学”,“上马杀敌,下马读书”。儒家文化涵盖个人的修身,家庭的责任,社会责任,它可以激发人内在的良知,激发人道德的感召力,并且把这种良知与道德的感召力转化为战斗力。
同样,企业也应该有它的精神存在,企业应该是一个有着精神与灵魂的有机体。企业无魂,便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存在;在这里希望通过北京大学国学智慧与管理创新研修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能让更多的学员探寻古人智思对当代世界的启示,将自我修炼与现实商业经营之道结合,从中管理与经营的智慧,提升自身的视野与洞察力。
那么。国学管理智慧在企业管理的那些方面有体现呢?
国学与企业诚信。《周易“乾”文言》上记载“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老子这句话旨在强调说话要谨慎,处理大事更要认真。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却做不到甚至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怎么能有信用呢?所以对别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国学与经营智慧。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在于,是市场逼着你降价,而后被老百姓唾弃,还是主动让利老百姓,赢得市场的民心?
国学与以人为本。儒学作为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显然是不同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立论、宗旨、方法和目标,但是作为管理的理论,也有许多共通的原则和规律。“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它始终关注的是人,重视人的现实价值、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进而关注社会是否和谐。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认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为资产所有者赢得更大的利润。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传统,是中国文化的源流所在。因此,中国企业之魂,也应该是立足儒家文化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一定是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学相融合的结果。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随之也要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家不光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所成长,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提升,这种精神层面更多是一种判断力与意志力等人文素养,这也正是传统文化能为企业家带来的收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