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佛家等多个思想流派。儒、道、佛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文化政策,造就了当代中国人独有的"和"文化:"和实生物",却又"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但又不忘民主与法治。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古籍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二十二子》一书,由先秦两汉魏晋二十二家典籍合集而成,书目分别是:《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统笺》《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它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大学"是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也就是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是修己、治人之道。
《中庸》原是《礼记》一书的一部分,后单独成篇,分为三十三章。《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它教给我们积极进取,又教给我们适可而止。它教给我们尊重传统,又教给我们勇于创造。它教给我们以和为贵,又教给我们保持自我。它教给我们君子之道,又教给我们防备小人。中庸处世之道是一套很高明的处世哲学,认真领悟中庸处世的哲学,活学妙用中庸处世的方法,助你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社会生活中左右逢源、处处和谐圆融。方朝晖教授主要从"化育""尽性""中和""至诚"等几个方面出发,以独到的哲学视角、辨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中庸的处世智慧,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堪称立身处世的道德典范。它所提倡的正心修身的为人之道、以和为贵的处世良方,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笃行的处事准则。那么,当代人应如何理解和运用《论语》的处世思想与管理智慧。
《孟子》所蕴藏的管理智慧历久弥新。作为"四书"的一部,它提倡"与人为善"的待人方法;它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它主张"闻过则喜"的自省方式;它反对"揠苗助长"的办事风格……总而言之,《孟子》是一部汇集千古管理智慧的至理名言书。读《孟子》,品味先哲妙语,提升自我修养,体悟治企哲理,必将于潜移默化中为事业和生活带来助益。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易》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人们在经历磨难、凶险、复兴、亨通等境界时,借助《周易》的大智慧,总能让你找到最佳的应对策略。当你处于事业的巅峰、既富且强时,《易经》会警示你要居安思危;当你陷于坎坷磨难之时,《周易》会告诉你有"否极泰来"的希望;任何事物都在变化,胜不可骄,败不可馁。
《道德经》博大精深、玄妙无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领导智慧。《道德经》所阐发的关于"道"的独特见解、柔性思考的思维方式,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