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老师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湖北财经学院财政税务系就读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年—2010年中南财经大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尚希研究领域
公共理论与政策、包括公共风险、公共财政、财政风险、公共分配、公共政策
刘尚希论文与书籍
《收入分配循环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国公共政策的热点与难点》(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公共收入》(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部门预算: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主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财政风险理论及其防范对策》(主笔),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载于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1997年4月;
《论公共风险》,载于《财政研究》1999年第9期;
《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怎样看待税收的增长和减税的主张》,《管理世界》2002第7期;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回顾与展望》,载于刘国光等主编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2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公共支出范围:分析与界定》,《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56期(F-6);
《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财政研究》2003年第6期。
《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及其定位》,《税务研究》2003年第5期;
《构建公共财政的应急反应机制》,《财政研究》2003年第8期;
《中国:经济运行变化引致的财政风险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36(B-7);
《面临挑战的国家财政安全》,《财政与税务》2003年12期;
《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税务研究》2004年第3期;
《银行改革的四种结局》,《改革内参》2004年第23期;
《中国财政风险的制度特征:“风险大锅饭”》,《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刘尚希主要成就
作为财政部科研所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早在1989年就入选了当时惟一的《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2年出版的博士论文《收入分配循环论》一书,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仅仅着眼于收入流量的常规,从流量与存量循环的角度构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做出了新的解释,在1995年第二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1991年承担中国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于光远主持)“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中的“财政篇”,对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演变和发展作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1993年撰写的《非国有经济:中国未来经济的主体》和主持《统一财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课题的研究等,其成果《没有统一的财政,就没有统一的政权》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优秀改革理论成果,被收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成果通报》。
1995年参与组织《墨西哥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和《95及2010年财政发展战略研究》两大课题的研究,作为总报告执笔人,其研究成果受到当时王丙乾副委员长和刘仲藜部长的充分肯定。
主持“国企高负债对财政影响的预警性分析”课题研究。该项成果在《管理世界》(1996年5期)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社《了望》周刊记者曾就此做了采访和报道。
1997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引起了全国人大财经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之后一直追踪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
主持1998年全国财政系统协作课题“财政支出管理”的研究。该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当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实证性分析,并在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前,就明确提出了设立该机构的设想。
在研究财政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公共风险是个更为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因而转向研究这个问题。研究成果《论公共风险》(1999年发表于《财政研究》)对政府、制度、组织以及财政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做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并运用于公共财政问题的现实分析。
还有对减税问题的研究、对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对部门预算的研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研究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其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循环理论的研究。首次从存量与流量的关系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其成果的核心思想是收入流量的分配是受存量制约的,政府政策对其影响不大,除非有新的制度安排。这为我国现实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所证实。
二是公共风险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公共风险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独创性地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公共风险的理论,并一直以此为观察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用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2002年从公共风险出发,提出了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两种方法:风险归宿法和反向假设法。这项成果发表在我国经济学界的权威杂志《经济研究》,为解决政府财政长期存在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三是财政风险理论的研究。作为我国最早系统地研究财政风险的学者,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即运用“不确定性分析”来重新解读财政运行、财政制度、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自1997年发表《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关于财政风险问题的研究成果。
四是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的研究。这项研究是从200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非典”危机引发出来的。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突发性事件,财政该如何做出反应?如何实施危机管理?这是一个现实性、理论性、系统性都很强的问题,为此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的新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