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MBA学习网!

服务热线 hotline

010-62750882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套利科创板“打新术”:“公募+专户对冲”组合拳暗涌

套利科创板“打新术”:“公募+专户对冲”组合拳暗涌

发布时间:2019-07-20

套利科创板“打新术”:“公募+专户对冲”组合拳暗涌

  套利科创板“打新术”:“公募+专户对冲”组合拳暗涌

  科创板开板倒计时,公募基金也已然进入到了备战阶段。


  开板在即,“打新”成为了公募机构参与科创板的主要方式,经济观察网记者根据wind统计,截止7月18日,共计105家公募机构中签,顺利获配科创板个股的开放式基金共计1601只,合计获配总市值达135.68亿元。统计发现,公募基金获配科创板市值占比近40%,可见,公募机构在参与科创板“打新”方面可谓总动员。


  而为了争取更多的打新配售份额,同时平抑底仓市值风险,部分公募机构正在向市场中推介“公募”+“专户”的组合拳模式。


  “公募+专户对冲”模式


  由于科创板存在与以往不同的交易制度,尤其前五日不设涨跌幅,初期涨幅情况或将出现较大分化,加之市场化定价等不确定因素,使得部分机构投资者对打新的风险考虑更加慎重。


  从打新市值要求看,需配置沪市6000万市值,但股票仓位的提高,基金净值的波动风险亦随之加大,一些基金会选择消费、白色家电等优质股票作为底仓,尽量免受底仓波动的干扰。不过,如何对冲底仓波动风险成了参与网下打新科创板面临的问题。


  “因为打新需要持有底仓,但不少投资机构也会担忧科创板对于主板、创业板等存量市场带来吸血,进而影响底仓的安全性。”上海一家私募机构投资经理表示,“虽然蓝筹股的波动较小,但在一些宏观不稳定因素下,仍然存在趋势性风险。”


  为了对冲底仓市值波动风险,据记者获悉,目前,有部分公募采用了“公募+专户对冲”的打新模式。即通过专户层面进行股指期货对冲,来覆盖公募的底仓风险。


  根据科创板打新规则,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被认定为C类投资者,而公募基金属于A类投资者,中签率差别较大。


  “专户产品的中签率约是公募基金中签率的20%。而通过“公募+专户对冲”策略,既能提高专户产品的打新业绩,又能一笔钱用两遍,来扩大公募基金规模。”沪上一家公募基金产品部人士对记者如是说。


  “举例来说,假设某家基金公司有3亿元多规模的基金专户,用其中的2亿元去申购自家的公募打新基金,剩余6000万元用来配置专户打新底仓市值,其余资金进行股指期货对冲覆盖其底仓风险,这样就相当于获得了公募打新基金和基金专户打新的双重收益,同时股指期货对冲为产品的收益贡献边际进一步增量,可谓一箭三雕。”上述产品人士表示。


  从光大证券金融工程研究报告表示,根据25只科创板新股涨幅预测,偏股型基金预期收益率达2.28%,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率达2.42%,指数基金整体收益更薄一点,但其费率低廉可适当弥补打新收益率差距。整体来看,基金打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3%左右。


  而根据上述“公募+专户对冲”方案测算,若600亿元的IPO规模涨幅100%,该方案的打新收益约为7%。收益足足增厚了3倍。


  股指期货对冲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期指是上证50(IH)、沪深300(IF)和中证500(IC)。若能完全对冲,用期指套保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期指贴水,以及期指展期的或有基差变动等。


  “但沪市股票底仓以大市值股票为主,可用上证50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但由于有正负基差风险存在,不能实现完全对冲,会做一些择时和择股,但尽量在对冲系统风险的情况下,用阿尔法策略来弥补基差风险。“


  不过,亦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做空股指来实现现货风险对冲,由于限制持仓并不能完全满足上千万资产对冲要求。此外,股指期货价格低于股票现货价格的“负基差”,也增加了对冲成本。


  事实上,用股指期货来对冲底仓风险并不鲜见,2016年中下旬,IPO常态发行,“打新“热情高涨,受到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青睐,众多资金蜂拥而至,为了对冲底仓市值的波动风险,部分基金公司考虑用股指期货对冲底仓波动。


  不过,2015年市场大幅波动之后,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多次对开仓手数、保证金比率以及交易手续费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限制。限制措施实施后,股指期货的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


  “和2015年之前相比,如今的股指期货仍然存在很多限制,主要是成交量下降了,就算是套保盘,但没有对手盘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北京一家期货公司期指分析师表示。


  而今年4月22日,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了近年来的第四次松绑,此次松绑最大的期待则是对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的大幅放宽,即从前一次单个合约50手的监管标准一次性大幅提升至单个合约500手的水平。


  “随着股指期货的规模不断的放行,未来更多中性策略有望出现,机构投资者也有望拥有更多的投资工具和交易机会。”上述分析师表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标签:

联系我们
Processed in 0.246318 Second , 4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