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企业技术管理培训1!

服务热线 hotline

010-62750882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不靠的体育馆如何运营?阿里探索“体育综合体”

不靠的体育馆如何运营?阿里探索“体育综合体”

发布时间:2019-08-09

不靠的体育馆如何运营?阿里探索“体育综合体”

  不靠的体育馆如何运营?阿里探索“体育综合体”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丝毫未减,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在2019年1月公布了《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规模已经达到2.2万亿元,规模增速达到15.7%,成为增速最快的万亿级市场之一。


  然而,作为体育行业最重要基础设施的体育场馆,却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兴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超过52%的体育场馆每周仅有不超过500人次到访,超过96%的体育场馆没有任何运营收入,设备改善、设施维修及日常运维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


  多家体育场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率极低、运营效率极差是国内体育场馆的“老大难”问题,早在2016年,姚明就以两会代表的身份,提出要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场馆的商业化运营,“转变管理思路,盘活体育场馆,突破体育产业发展瓶颈”。


  行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与政府展开合作,探索体育场馆在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发展模式,融合了群众体育参与、智慧化场馆改造、体育消费升级等等功能的“体育综合体”概念被频繁提出。


  阿里体育在8月3日推出了旗下首个大型智慧文化体育综合体--阿里体育中心,阿里体育中心馆长强强表示,阿里体育中心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产物,没有任何的政府,“我们不敢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提出这个概念的体育馆不少,我们希望阿里体育中心能够成为探索出崭新运营模式的试验田。”


  阿里试水体育综合体


  阿里体育中心的正门口,数个不同体育品牌的工作人员向路过的行人分发传单,口中念着熟悉的台词,“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这些工作人员并非来“砸场子”的,他们隶属的体育品牌正是阿里体育中心内与阿里体育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的各个体育品牌。


  在阿里体育中心内,有中国游泳队名将吴鹏的鹏之星游泳馆、前篮球国手郑武打造的郑武篮球馆,此外,羽毛球馆、网球馆也是与知名品牌合作。


  这实际上是阿里体育中心特殊的综合体型运营管理模式。


  阿里体育中心馆长强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我们与这些品牌是联营的关系,我们的各个场馆和这些品牌联手运营,阿里体育负责智能化设施的提供、线上线下的营销导流,联营品牌负责场馆的日常运维和服务提供,我们对场馆不收取租金,场馆收入采取分成的形式。”


  强强表示,这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也相对罕见的体育馆运营模式,阿里体育中心场馆本身是由杭州市江干区政府建立的,2018年,江干区政府与阿里体育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江干区文体中心、九堡文体中心(现阿里体育中心)、丁兰文体中心三个场馆交由阿里体育运营。


  用类似于商业综合体招商的方式,阿里体育与包括鹏之星游泳馆、郑武篮球馆在内的众多体育品牌达成联营合作,阿里为联营的品牌提供囊括了线上和线下的智慧化服务解决方案,让联营品牌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发挥出在师资力量、运营能力的优势上。


  一位在阿里体育中心门口负责引流的某健身品牌工作人员对记者称,进驻阿里体育中心对引流帮助很大,“大家听说我们的品牌就在场馆里之后,都会愿意进去了解一下,看一看是什么情况,阿里的品牌效应在杭州还是很显著的。”


  强强则表示,阿里体育中心覆盖的周边用户群达到36万人。


  作为以自身品牌命名的首个落地体育综合体项目,阿里提供的一整套场馆智慧解决方案几乎囊括了消费者从入场到出场的整个行为链条。


  以无人值守羽毛球馆为例,非会员用户在线上完成购票及预订,会员用户的电子会员卡则可以绑定人脸识别系统,用户通过自助一体机、人脸识别闸机等智慧前台硬件进入场馆,同时,智能灯控设备将为用户选择的场地自动亮灯,场馆中还提供智能零售、信用租赁、运动视频录制直播等服务,用户完成运动后退出场馆,智能灯控自动关灯,整个流程中,智能安防系统提供实时的视频监控和AI预警。


  此外,阿里自身的线上生态链条也可以为体育中心的引流助力,在支付宝的“运动银行”上,用户通过积累步数、看体育节目、购买运动商品都可以积攒“卡币”,而线上的虚拟卡币可以在线下体育中心内实现场馆消费抵扣,形成对线下体育品牌的正向导流。


  阿里体育打算将这样的综合体模式进行异地复制,并在持续的探索中继续更新出2.0、3.0版本。


  强强表示,阿里体育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打造60座智能化体育场馆,目前已经落地的成熟场馆已经有10座,这其中包括对旧场馆项目的智能化改造。


  阿里云也将为阿里体育场馆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异地复制赋能,阿里云方面介绍,目前利用阿里云Iaas和智联网IoT平台,加上相关BU的一些业务能力(支付、小程序生活号等)和一些ISV的能力,融合为一个智慧场馆的平台,将线上线下打通,利用科技和阿里生态,提供给运动者更为简捷、快乐的运动体验,可快速复制并连接到其他体育场馆。


  阿里体育中心的试验在中国来说,可谓异类,它正尝试通过运营管理输出的方式探索出一条体育场馆市场化生存的路径,这对中国大多数体育场馆来说,还是无法企及的事。


  强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阿里体育中心每年预估的能耗在300万-500万元左右,而阿里体育中心还使用了节能的智能灯控系统,并应用了不少太阳能能源,“普通的体育场馆,如果没有政府,运营是很困难的。”


  每年300-500万的能耗支出下,阿里体育智慧场馆也在摸索如何形成效益,强强表示,阿里体育并未对体育中心定下具体的运营目标,更希望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运营的效率,“如果模式能够跑通,能够形成良好的效益,不排除未来也会有阿里自建场馆的可能。”


  体育馆运营难


  “我们场馆不对外开放,都是单位里的人自己用,钱也都是单位拨,我们不用管。”杭州市江干区一家小型体育馆的负责人表示,其场馆是机关单位福利,对员工及家属不收费,也不对公众开放,工作日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都由机关单位拨款。“不对公众开放”实际上是体育场馆长久以来的普遍现象,兴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完全向公众开放的体育场馆数量占27%,14%的场馆部分对外开放,剩余59%的体育场馆都是不对公众开放的。


  这与中国传统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有关,兴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中国体育场馆中58%是由政企机关、高校单位自筹建设,38%由政府财政拨款建设,仅有4%的场馆建设资金来源于社会资本,大多数的体育场馆由政企事业单位、高校自管。


  杭州市拱墅区一家羽毛球场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随着国家体育改革的深入,由政企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等运营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也在逐步展开,但还是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嫌麻烦,如果对外开放,单位需要专门招人来负责运营管理,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运动中如果出现一些事故,运营的单位可能还要背责任,这是很多单位不愿意开放的重要原因。”


  以高校为例,据2014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中国现有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66.05万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8.98%,这些体育场馆具有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且均处于人口密集地区,具备良好的商业运营条件。


  201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开放,意见实施已过两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体育场馆大多依旧处于部分开放甚至不对外开放的状态。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在2019年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共体育场地的开放基本大面积实现了,但是有个别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完全开放,同时,学校不对公众开放场馆并非个别现象,“从安全风险角度看,由于场地设施的问题,或者由于健身者自身的问题,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涉及到一些法律纠纷很繁琐,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这些就没有开放。”


  由政府拨款兴建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一度也对公众关紧大门,2017年之前,频频有地方性大型体育馆被闲置荒废的新闻传出,例如,安徽巢湖市体育中心由于荒废时间过长,成为了一大片菜地,一度在社交网络刷屏。


  而尽管目前在政策指引下,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全面开放,但在“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强公益属性下,如果刨除政府,绝大部分的大型场馆的运营成绩都是巨额亏损。


  文章转载自经济观察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标签:

联系我们
Processed in 0.237327 Second , 4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