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MBA学习网!

服务热线 hotline

010-62750882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稳增长命题下,环保分类限产“一刀切”将退出江湖?

稳增长命题下,环保分类限产“一刀切”将退出江湖?

发布时间:2019-08-09

稳增长命题下,环保分类限产“一刀切”将退出江湖?

  稳增长命题下,环保分类限产“一刀切”将退出江湖?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一次例行发布会上透露称,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拟按照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对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A级企业,在今年冬季重污染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


  这与往年环保限产政策大为不同,从国家层面提出分类限产,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尚属首次。


  在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看来,生态环境部的出发点是避免再次出现环保限产“一刀切”等问题,稳定地方经济增速,不对合规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不过,地方政府在执行分类限产过程中,也处于一种矛盾的窘境:既要发展经济,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又要督促企业做好超低排放改造,避免污染反弹。


  在行业内,目前能够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并不多见,大多都在进行中。据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解,很多钢铁企业在目前盈利情况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普遍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很多钢企在落实超低排放改造中颇有隐忧:对风险的承受,对成本的把控,以及对效益的预测,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


  杨晓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现在从上到下环保这么严,整个行业都在推超低排放改造,虽有很大难度,但没有一家企业敢跳出来说不推。他们都认为是对的,但改造就意味着投大量的钱,有的企业吃不消,但仍在咬牙往前推。”


  另一家大型国有钢企环保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方面,不投钱改造不行,大的政策环境下必须投,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就要投很多钱,效果没那么快显现,后期由于市场、经营、成本等问题,出现重大风险,企业将面临更大困难。


  至于分类限产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仍有待观察。杨晓东认为,超低排放改造作为一个行政号召,促使企业加快推进,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到目前为止,100%全面完成超低排放的钢企,应该还没有。


  在他看来,生态环境部拟设置A、B、C三类限产举措,是一种区别对待的管理方式,将很可能终止此前限产“一刀切”。但效果究竟好不好,还要看具体实施情况。


  松与紧


  8月1日,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培敦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分类限产政策的出发点很好,对泰钢肯定有利。“我们预计将在今年11月1日之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也就是说,比国家要求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还整整提前了13个月。”


  陈培敦说,“目前我们很多改造项目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脱硝的问题,现在正在加紧建设,11月1日之前将完成。实际上,泰钢超低排放改造推的比较早,已有几年时间了,而且推的比较快,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陈培敦的担心是政策在下一步执行当中会不会走偏。他说:“因为地方标准比国家的还要高,也有可能基于地方利益考虑,对到达A类的企业也要进行一定比例的限产。”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说,“我们将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列为A级,其它列为B、C级。其中,A级企业少限或不限,C级企业多限,各级之间减排措施拉开差距,一定要树立环保标杆企业。能否达到超低排放是钢企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我们要让环保投入多的企业尝到甜头、不吃亏,扶优汰劣、奖优惩劣,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公平竞争环境。”


  实际上,去年以来,环保限产不搞“一刀切”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业界认为,2017年秋冬季,地方限产“一刀切”问题最为明显,这种“紧”也支撑了当年钢价的上涨。而2018年秋冬季,为稳定经济增长,限产政策有松动的迹象,地方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限产。但实际上,地方限产并没有那么紧,这也促使钢铁产量的大幅释放,以及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对经济观察报说,“分类限产政策相比以前有很大不同,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A类企业排放最少,可以不限产,但总体限产效果肯定是会更弱一些。因为全国各地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越来越多了,能够达到A、B类标准的企业在增多。目前唐山有相关评级,其它地区还没看到,后续各地应该会有一波评级的过程。”


  她认为,今年评级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是行业最为关注的,这同时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


  王国清分析,一方面,环保达标度越高的企业,投入肯定很高,在分类限产政策下,生产释放度就会越大,这会使市场竞争相对更公平合理,同时也能助力地方经济增长。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另一方面,尽管企业被评A级,但仍需监管到位。A类企业在环保执行过程中要能真正能达到超低排放A类标准,确保环保设施一直正常运行。因为环保设备运行成本很高,要严防企业在环保检查时开、检查走后关的行为。


  杨晓东说,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分类限产并不意味着限产力度的放松。区别对待,能更客观公平一些。只要地方能真正执行分类限产政策,没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不达标的企业必将受到更多限制。


  除了要实施分类限产政策外,生态环境部还透露出了另一个新消息。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今冬生态环境部不会统一组织对工业领域包括钢企进行限产或停产”。


  操作难点


  8月1日,石家庄市大气办副主任马玉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生态环境部刚讲过分类限产政策,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相关培训,请部里专家来解读。培训项目一个是清单,另一个就是业界最为关注的如何评价上。”


  据他介绍,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性文件,搞好分类限产工作,但现在都正在进行中,还没有反馈上来,具体还不好说。“相关政策刚出,和原来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原来认为是部里出台一个意见,地方掌握和落实,现在部里的文件都非常具体。我们需要先和企业、县区进行一些接触,做好准备工作。”他说。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在加紧推进,不过钢企也在面临“两难”的尴尬。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分析,目前能真正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产能估计在三成左右。


  杨晓东说,以前的限产“一刀切”,“切”的大家怨声载道。现在实施分类限产,或许意味着环保限产“一刀切”将退出江湖。他认为,在分类限产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判定钢企所属限产类型,其中人为因素比较大,要看地方具体的配套政策情况。


  曾节胜指出,有些钢铁企业在执行中可能要打折扣,尤其是大型环保设备设施,电费能耗、维护费用特别高,很多企业设备要么白天开、晚上关,要么白天也不开。而且后续利润不好的话,在超低排放改造上能不投就不投,或是少投,会犹豫观望。


  杨晓东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原则上执行分类限产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但细节把控上很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会不会出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尤其是在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巨大压力下,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律限产或关停的现象。比如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市,尽管大气环境有所改善,但还很有限,甚至今冬一遇重污染过程还可能会出现反弹。


  生态环境部及时敲响了警钟。7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专门召开会议对上半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降反升、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恶化、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严重滞后的城市进行预警提醒。


  文章转载自经济观察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标签:

联系我们
Processed in 0.239901 Second , 4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