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类最恒久的追求。从远古到现代,从外表到内在,从可触摸的实体到不可名状的精神感受,美的事物总能引发人类的共鸣。文化作为美的一种载体,从更高层面重新定义着人类关于美的感受。借由文化的力量将美渗透进生活,是一种高明的智慧。
中国美学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学会欣赏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美与精神美,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建筑学、宗教与哲学等知识。如何欣赏流传至今的各类艺术杰作、理解它们所蕴含的丰富讯息、辨识真伪优劣,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打开通往古典美境的大门,正是本课程研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北京大学面向社会开设纯正的“北京大学中国美学高级研修班”,以期帮助学员从独具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出发,提升学员的传统美学修养和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思维兴趣与情感能力,提高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自然汲取与古今圣哲对话交流的深层智慧。
汉语
培训学费:980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与教学相关其他费用;不含学员培训期间食宿费、交通费等。培训学费由北京大学统一收取,开具“北京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免税)”。
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中国古典美学及人文艺术从业者、传统文化爱好者、高端艺术品收藏者等。
必修模块 | 课程主题 | ||||
一、美学散步 | 1、生命超越的美学 | 2、美学与信仰 | 3、美在意象 | 4、图像、历史与美学 | |
二、礼乐化成 | 1、陶器与青铜器文明 | 2、玉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3、服饰图像与政治文化 | 4、古文字与书法美学 | 5、音乐史与音乐美学 |
三、文明互鉴 | 1、佛教石窟艺术 | 2、中西交通与艺术交融 | 3、佛教艺术中的犍陀罗 | 4、画论中的佛教源流 | 5、佛教与道教美术 |
四、汉晋风流 | 1、汉画之风 | 2、汉碑名品鉴赏 | 3、魏晋南朝书风 | 4、山水诗之源流 | |
五、大唐气象 | 1、唐代石刻书法瑰宝 | 2、颜真卿与唐代书法名家 | 3、唐诗与民族精神 | 4、唐宋石窟与寺观壁画 | 5、金银器与盛唐文化 |
六、两宋风华 | 1、艺术史上的唐宋之变 | 2、宋代书画与士人生活 | 3、宋代人物画赏析 | 4、宋代山水画赏析 | |
七、造极于宋 | 1、宋元瓷器工艺与美学 | 2、宋代建筑之美 | 3、两宋名家诗词鉴赏 | 4、典籍里的茶文化 | 5、唐宋服饰风韵 |
八、明清意韵 | 1、明清版画拾遗 | 2、文人篆刻采英 | 3、明清家具集粹 | 4、皇家园林史话 | |
九、美学畅想 | 1、宇宙之美 | ||||
选修模块 美之旅程 | 徽州文房器用文人生活之美(春) | 新疆克孜尔石窟佛教文化之美(夏) | 敦煌丝绸之路文明交融之美(秋) | 日本梦回大唐文物古建之美(冬) |
陈履生 | 中国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 |
邓小南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丁 雨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谷 卿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
韩 巍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黄小峰 |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
贾 珺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 |
柯伟业 | Michael Cavayero,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 |
李宏锋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李 松 |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导师。 |
李宗焜 |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
罗文华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 |
邵晓峰 |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博士后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艺委会秘书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
沈冬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茶文化专委会主任。 |
史 睿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图书馆馆长。 |
谈生广 |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艺术史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
翁连溪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版画研究会副会长。 |
徐怡涛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 |
阎步克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
仲 威 |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 |
朱青生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前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
朱天曙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西泠印社社员。 |
学制时间:学制一年,每月上课1次,每次周末2-3天,共9次必修课。
上课地点:北京大学(或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校外研学)。
课程发布于:2024-02-27